生命探测雷达”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作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:熊小芸 张兆田 吴国政 发表时间:2008-06-03 摘自:信息科学部
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王健琪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项目批准号:60171021,非接触式生命参数检测技术基础研究; 项目批准号:60571046,基于生物雷达的生命体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)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资助下,联合必肯科技、中国电波研究所,自主研制的“生命探测雷达” 在5.12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“生命探测雷达”是生命探测仪的一种,它基于超宽谱雷达技术,可通过探测呼吸、心跳等生命体征微弱信号,快速搜寻被埋于倒塌建筑物、废墟等复杂环境中的幸存者。
“生命探测雷达”在搜寻中主要发挥两个重要作用。(1)在进入灾害现场的初期,首先利用该雷达可探测生命体大概位置和距离这一功能,对有呼救能力的受困者进行位置确定,为营救人员提供指导信息,以便争取救援时间和降低救援危险;(2)在救援中后期,主要是对无呼救能力的掩埋者进行搜寻。在这一阶段的探测主要有两种方式。一是根据存活者提供的压埋信息,对废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测搜寻,以确定被压埋者是否存活及大致位置;这种搜寻区域明确,可多次探测。二是对无任何线索的废墟进行拉网式搜寻探测,主要是确定大片废墟中是否还有存活者。
在受灾严重的北川县城,“生命探测雷达”搜救小组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,探测搜寻了20多处大型倒塌的建筑废墟,发现5个区域以上有生命信息,而未发现生命信息的区域有15处。在探测搜寻过程中,搜寻小组将探测信息实时反馈给营救人员,为及时营救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。仅在曲山小学搜救现场通过探测到深埋在废墟中的微弱生命迹象,使后续救援人员成功营救了5位幸存者。另外,在后期的拉网式搜寻过程中,对某重点区域搜寻后,未发现生命迹象;这个结果与随后日本搜救队采用不同的探测技术(声波、光学等)对该区域进行重复搜寻的结果是一致的。
截止16日晚8点,该“生命探测雷达”为成功挽救35个压埋人员的生命提供了重要信息。 |